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额尔古纳市 > 额尔古纳市美景 > 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原始丛林游猎民

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原始丛林游猎民

发布时间:2024/9/13 17:55:43
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原始丛林游猎民族鄂温克百年演变史

(一)鄂温克族的起源和苦难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讲述鄂温克族的百年演变史,展现了大兴安岭原始丛林游猎民族的苦难与坚韧。远在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占了鄂温克族的领地,他们被迫迁徙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中生活。曾经有12个氏族,经历了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摧残,如今只剩下6个氏族。这个古老的民族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却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与这片原始丛林共同生活。

(二)驯鹿文化的重要性和神秘萨满文化

在鄂温克族的生活中,驯鹿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驯鹿是他们的伙伴和帮手,没有驯鹿就没有鄂温克族。驯鹿具有温顺的性格和卓越的适应能力,被视为神赐之物。鄂温克族依靠驯鹿来穿越山林和沼泽,驯鹿的肉、器官和皮毛都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他们崇敬火神,每次搬迁都会带着火种,并将其埋在桦树皮桶中,象征着光明和温暖与他们同在。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神秘的萨满文化。鄂温克族的乌力楞每当有人或驯鹿生病时,都会去寻求萨满的帮助。他们相信萨满能够与神灵沟通,通过跳神和施展神奇的治疗方法来消除疾病。然而,有一次乌力楞的驯鹿被瘟疫侵袭,萨满的治疗并没有奏效,导致大批驯鹿死亡,给乌力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生死、爱恨情仇和命运的改变

书中描述了乌力楞的鄂温克族人民所面临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和命运的改变。主人公乌力楞的父亲林克是一名出色的打猎者,母亲达玛拉则是乌力楞中最为能干的女性。他们的家族有着复杂的恩怨和爱恨情仇,充满了苍凉悲壮的死亡和写不尽的爱与温暖。

此外,书中还描写了乌力楞的姑姑依芙琳、伊万、玛利亚和哈谢等人的故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业工人的进驻和大规模的开发使得鄂温克族逐渐失去了他们生活的土地和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世界的边缘人。

最后,书中给读者以感悟和反思。作者通过乌力楞的眼睛告诉我们,真正的长生不老在于天上的东西,而人的一生短暂如流水,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现代化发展对原始丛林、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对传统生态知识和智慧的忽视。

总之,《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鄂温克族百年来的苦难与坚韧,驯鹿文化的重要性和神秘萨满文化,以及生死、爱恨情仇和命运的改变。同时,也呼吁我们要珍惜自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并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小说呈现给我们一种类、顺其自然、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死的人生哲学。在作家笔下,对于生,没有过分的喜悦;死,也从不表现出过多的排斥。不仅死亡,对于人世间一切痛苦的描述,小说语言所表现出的整体基调是哀而不伤的。

因为,作者最想在书中表达的,不是针对个体生命存亡的或喜或悲,而是对于民族消亡的深切哀婉。甚至还有对于文明形态的深刻反思。到底什么是文明?什么是进步

有人说这本书是鄂温克族人的百年孤独,我很赞同这种说法。

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在同样一片天空之下,在同样一片国土之下,见到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不一样的见闻。

这本书像一个画卷一样,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了大兴安岭深处,也看到了那些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故事。

《额尔古纳河右岸》向我们展现了鄂温克族这些鲜为人知的游牧经历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瑰宝值得去好好研究和保存。所有民族的生活都会在地球上留下独有的印记,但鄂温克族以其善良和热爱大自然的淳朴民风,已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刻画了浓重且有色彩的一笔。

如果你喜欢“民族史诗”,或者喜欢思考生存与死亡的深刻意义,建议翻阅这本近几年难得的佳作,找寻作者的思想和呼唤。

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群山之巅迟子建著小店¥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gunazx.com/eegnsmj/158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冀ICP备20000015号-4

当前时间: